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必然要求。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实现我校“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现就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教师队伍为主体,以全面提升人才素质能力为核心,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努力搭建人才充分发挥良好作用的事业平台,紧紧抓住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和教职工队伍建设,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一流应用型理工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要求
2.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才发展,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各类人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
3.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学校“每个岗位都需要人才,每个人都能够成才”的大人才观念,切实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4.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在人才工作制度和机制上力求有新突破,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形成人才协调发展的局面。
5.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事业发展,人才为本。要切实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营造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全面加强各类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学校事业快速发展。
三、战略目标
6.扩大人才规模。实施“1215”工程和“125”计划,引进培养一批教学、科研的领军人物,引进培养一批在省内乃至国内同领域冒尖的南工学者。“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教师队伍拥有 120 名教授、150 名博士,拥有10名卓越学科带头人、20名学术领军人物,争取聘请5名院士或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校工作,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
7.优化人才结构。坚持师资队伍、管理队伍、服务队伍协调发展,优化学缘、学科、学历和梯队结构,建设一支思想观念先进、学术水平一流、综合素质优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视野开阔、具有科学决策水平和良好执行能力的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一支服务意识强,专业化程度高的服务职工队伍。
8.完善人才机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和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坚持人才工作与学校建设和发展相协调,与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相协调,与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相协调,正确处理好引进人才与稳定人才、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等方面的关系。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和岗位特点,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9.改善人才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宽松和谐、信任理解的人文环境,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加大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重点课程、专业性研究所的建设力度,为人才提供创业条件。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机制留人。
四、实施内容
10.引进学科领军人才。拓宽人才引进视野,着眼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对重点学科、新兴学科的学术水平、学术地位和梯队建设具有领衔作用的高层次拔尖人才。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坚持“个人引进”和“团队引进”相结合,“引人”和“引智”相结合,“长期”和“短期”相结合,广泛吸收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校服务。
11.实施教学科研团队建设计划。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带头人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按照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设立“学科带头人”岗位,以学科学术领军人物为核心,以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研发基地、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各研究院所为平台,通过“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组织模式,力争“十二五”期间,建立15个校级教学团队,15个校级科研团队,3至5个省级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
12.关心中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根据各学科群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建立校院(部)两级教师职业生涯支持体系,构建学位教育、技能培训、高层次研究等多位一体的培训制度。对中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予以早规划、早指导、早培养,借助个人职业心理分析,结合个人科学素养、创新素质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等,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方案和个性化事业发展支持计划,建立聘期内的过程跟踪、培养机制。
13.提高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结合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学校“星月计划”和地方经济发展及企业科技进步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实践性较强课程的任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使之在实践中获取新讯息、了解新需求、把握新方向,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14.实施中青年教师博士工程和研修计划。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到国内重点大学、研究机构攻读博士学位,加大优秀博士的引进力度,争取到2015年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12%。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开展国内外科研合作;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有计划资助骨干教师开展为期一年的国内外合作科研及研修。通过实施中青年教师博士工程和研修计划,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学校发展后劲。
15.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实施管理干部培训制度,通过各种途径对管理干部进行培训,有计划选派管理干部到企事业单位或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挂职锻炼;优化管理干部队伍结构,注重选拔年轻干部,形成合理的干部队伍梯队;改进管理干部考核评价方法,调动管理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管理干部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努力提高管理干部队伍政治思想理论水平,使其熟悉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提高其“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意识。
16.重视实验室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学历,通过业务学习和培训进修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一批年轻的优秀人员进入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和职称,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修养和研究能力。重视后勤保障队伍建设,提高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五、保障机制
17.加强领导。坚持党管人才,校党委会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和有关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成立由主要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才强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解决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教学院(部)成立相应工作小组,根据学校的规划和政策,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
18.加大投入。建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经费在学校预算中的比例。通过经费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